2006年3月14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焦点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青菜萝卜能否吃得放心,我们很在意
本版策划 王树范 本版撰稿 曹志男 摄影 陈立波 陆国庆

  “买了半斤小黄瓜,没想到吃坏了肚子,真是郁闷。”家住杭州市古荡小区的俞先生的好心情,这些天被几根小黄瓜弄得烟消云散。原来,几天前,俞先生下班回家时,被路边小菜摊上水灵灵的小黄瓜所吸引。“看上去确实很新鲜,卖相很好。”俞先生于是买了几根,晚饭炒了一盘后,剩下的小黄瓜就被他当饭后水果吃了。没想到当晚,俞先生就闹起了肚子。
    “肯定是小黄瓜上残留的农药搞的鬼!”俞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是流动路边摊里买的,根本找不到事主要说法,只好自认倒霉。“外表越光鲜的蔬菜水果,说不定农药也打得越多。”俞先生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俞先生这样吃蔬菜吃坏肚子的消费者还真不少,有些是因为残留的农药,而有些则是因为农产品上一些化学添加剂在作怪。因此,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绿色农产品,就是希望吃得安全、健康。
    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为“消费与环境”,该主题的含义之一,便是给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民以食为天”,对于每天生活必需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它们的消费环境是否安全,消费者们始终十分关注。正如俞先生所说的那样:“农产品的消费安全,我们一直很在意!”
    
  七嘴八舌评说我省农产品消费环境   

    杭州某酒店购菜员朱师傅:正规市场里买菜健康安全有保障
    现在农贸市场里都设有检测点,而且工作人员对市场里的蔬菜每天都进行农药残留等各种各样的检查,我是很放心的。当然,一些流动的小贩那里还是不要去买,一是食品安全没保障,二是如果出了问题找谁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只要是正规市场里买的菜,安全绝对没问题。
    
    杭州市民李大妈:挑虫儿啃过的菜买
    买菜时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个经验:青菜等蔬菜要挑虫儿啃过的买,买鱼买鸡要挑瘦的买。因为虫吃过的青菜肯定没打过农药,而那些个儿不大的鸡一般不会是人工合成饲料喂大的。虽然我们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关一直把得很严,但我还是觉得小心一点好,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开不得半点玩笑。
    
    绍兴市民张小姐:找熟悉的商贩买菜
    我到菜场里买蔬菜一般只到熟悉的那几家买,或者是挑自己种菜的商贩那里买菜,这样我比较放心。那些从农贸市场批发来的菜,连卖菜的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打过农药什么的。虽然有关部门都做过检测,但我还是不能完全放心。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嘛!
    
  农户心声

    希望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宁海鲈鱼养殖户戴其国已经养了好几年的鲈鱼了,他告诉记者,和养殖鲈鱼比起来,城里人更喜欢野生鲈鱼,因为他们怕养殖鲈鱼是吃了一些含有激素的饲料长大的。“其实,只要科学地养殖,养殖鲈鱼是很安全健康的食品。而且无论从营养价值和口感来说,养殖鲈鱼和野生鲈鱼根本没什么差别。”
    在老戴心里,科学就是养殖健康鲈鱼的最好法宝。“我们这里的生产研究所是我跑得最勤的地方。”老戴告诉记者,“现在养鲈鱼的饲料都是新鲜的小鱼,从来不用人工饲料。我们将小鱼搅碎以后,还会按一定比例加点维生素等营养物进去,根本没有激素在里头。”
    “我们养殖户最怕的就是水体污染。”提起这个,戴其国显得十分无奈。他告诉记者,这两年鱼塘附近的电镀厂、渔制品厂开了不少,而这些厂排放出来的污水严重影响了水质,使得他和附近几家养殖户的鱼死了不少。塘里的鲈鱼自然也被动地被污染了。
    “现在污染企业一律不批准开业,去年关掉了好多家,我们最希望的是政府能彻底解决污染问题。”老戴笑着说,等污染问题彻底解决了,不光养殖户年年都是丰收年,而且城里人也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吃他们的鲈鱼了。

  盼望科技人员多下乡
    新昌县的种植户老王最希望的,就是能和当地农资公司和科研所的人多交流。原来,他就曾经因为不懂技术而吃过哑巴亏。
    “搞种植的谁不想种出又好又没污染的菜来?”老王告诉记者,这没有技术可不行。
    不久前,老王给自己的青菜地换了一种新的农药,由于第一次接触,不知道多少剂量合适。看见说明书上的“低毒高效”四个字,老王不禁“灵光”一闪,“既然这个比以前的农药毒性低,那这次得加大用药量”。结果,当他把青菜拿到市场去卖的时候,被检测出农药残留不过关。老王这才知道,自己的“想当然”其实是自作聪明。
    “多掌握一些农业知识,我们就不会吃这种哑巴亏了。”老王笑呵呵地说,现在他总是往城里有关专家那里跑,尽量多学一点农业科学知识。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农户都有过类似老王的经历,所以,他们最希望能有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
    
  合力打造平安农产品消费市场
    
  市场检测室:老百姓饭桌上的保护神
    天刚蒙蒙亮,杭州市凤起农贸市场里就已经热闹开来,一筐筐的青菜、蘑菇等蔬菜以及新鲜鱼虾被菜商们搬进了市场。而和菜商们一道起个大早的,还有市场农药残留检测室的检测员老王。
    早上8点,老王便开始到市场内的不同摊位随机抽取了青菜、萝卜、豆芽等20几个批次的常见农产品,并对这些农产品的来源、数量逐一登记。
    拿着样品回到检测室,老王就做起了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对这些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切片、取浸出液、取检测卡……老王有条不紊地做着检测。将沾有样本浸出液的测试卡在检测箱里加温半小时后,检测结果便出来了。
    “没问题,全部合格。”结果让老王感到放心。于是,在9点半左右,老王便将检测结果公布在市场的公告栏里,同时他还将这些数据传输上网。“如果检测不合格,这批蔬菜将立即被收缴销毁。”老王告诉记者,前几天,就检测出一家摊位的豆芽不合格。他们随后便进行了销毁处理。
    接下来,老王便等着消费者前来免费检测农产品。“基本上没人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检测过了。”老王自信地说道。
    与此同时,设在杭州农都市场里的全国首个鲜活水产品快速定性检测中心里,检测人员也像老王一样忙碌地检测着抽样来的样本。由于是鲜活水产品,该中心每天要进行3次水产品的药物残留检测,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向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公布。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市72家农贸市场里都已经设置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同时消费者只要登录杭州商贸网,点击进入经常买菜的农贸市场,当天检测的菜名、经营户摊位号、进货来源及检测结果等情况便能一览无遗。“现在我买菜前都先上网看一下。”杭州市民张小姐笑着说。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我省各地市均已初步构筑起了以商品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市场检测点为基础、以工商流动检测车为保障的“三位一体”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效地维护了农产品消费的安全,成了人们饭桌上的“保护神”。
    
  省质监局:倡导绿色食品    
    “你看,这鱼干片上面有粉末,是不是有质量问题?”“刚买的虾仁泡了一会儿,居然把水给染红了!”……近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杭州武林广场举行了“3·15”宣传服务活动,不少消费者都拿着有问题的产品前来检测、投诉,而农产品的消费安全更成了许多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倡导认证食品,保障消费安全”,通过宣传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开展免费咨询、免费检测和现场接受投诉服务活动,保障和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介绍食品农产品认证等情况的咨询台是全场最忙的一个地方,不少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标志如何辨别以及绿色食品标志的有效期有多长等问题十分感兴趣。杭州市民吕先生还特地拿来了一盒标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鸡蛋,请现场的专家具体讲解绿色食品标志的辨别方法。
    “农产品消费一直是我们监察的重点。”省质监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质监部门将继续对农贸市场里一些农产品的质量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消费者公布,为老百姓的消费安全保驾护航。